冬天暖氣使用更省心,這幾步操作要注意
冬季室外溫度越低,開始使用暖氣的用戶就越多,如今地暖和暖氣片已經成為很多家庭冬季采暖的主要方式,原因在于暖氣給人們帶來了更舒適的健康生活。然而想要采暖更加省心,這幾個步驟需要重視起來。
采暖開始前的準備
有些人的采暖系統使用很多年了,掌握了很多采暖小技巧,有些人的采暖系統剛開始使用,采用著老用戶積累的經驗,尤其是南方采暖用戶,想要供暖效果好,對采暖系統的檢查必不可少。
如果使用暖氣片作為末端,開啟暖氣前先檢查暖氣片的安全情況,檢查接頭和暖氣片有沒有漏水和滲水的發生,暖氣片的安裝是否穩固,清除暖氣片表面的灰塵,倘若家中使用明管暖氣片,需檢查管道外的保溫層有沒有破損,尤其在室外部分,保溫層破損導致的熱量損失非常大,此外還需要打開暖氣片的閥門以及室內溫控器。
如果使用地暖作為末端,開啟暖氣前先檢查分集水器各回路的開關狀態(尤其是電動執行器的靈敏程度,能否正常開啟各回路閥門),檢查水力平衡,檢查管內水垢和雜質的含量是否需要進行除垢和雜質清理,然后打開室內溫控器。
通過供暖設備提供的壓力表檢查水壓,確保暖氣能夠正常運轉,壓力通常保持在0.1-0.25MPa之間(1-2.5bar之間),當壁掛爐壓力低于0.06MPa時,壁掛爐會出現水壓過低故障報警,給采暖系統補水至正常壓力之后方可恢復正常工作狀態。注意采暖系統的保養需要專業的人士,這關系到采暖系統的效果與安全性,采暖開始前進行保養,采暖的效果會更好,分戶供暖用戶采暖的費用也會更低,一般建議采暖系統間隔2-3年保養一次,特殊情況保養時間可以調整。
采暖過程中的方式
溫控器正確調節
不管是地暖還是暖氣片,想要更好地節能和舒適,室內安裝溫控器必不可少,因此開暖氣前溫控器必須打開。每個人對溫度的需求不同,老人和小孩對采暖溫度要求高一點,年輕人對采暖溫度要求低一些,采用差異化的溫度控制很有必要,暖氣片上可以安裝智能型溫控閥門,可以精確到不同的溫度,適用于不同的用戶群體,地暖也能在每個房間安裝溫控器,根據使用成員不同、使用時間不同,通過定時功能設定不同時間段的地暖溫度,還能通過遠程WIFI控制對采暖系統進行開關和調溫操作,到家就能享受舒適的暖氣效果。
總的說來,人體能夠適應且最舒適的溫度區間在18℃-22℃之間,暖氣溫度太低人體感到寒冷,暖氣溫度太高人體感到燥熱,并且能耗也很高(分戶供暖用戶)。
室內通風有必要
開啟暖氣以后,室內和室外溫差越來越大,為了保暖和節能緊閉門門窗是最好的方式,然而長時間緊閉門窗會導致室內的二氧化碳氣體含量升高(其他污染空氣成分濃度也會升高),人體長時間待在地暖房間里面容易出現缺氧,進而導致頭暈胸悶癥狀,因此適當地開窗換氣非常有必要。
通風該怎樣做呢?在外界溫度較高、空氣質量較好的時間段開窗通風,每次通風的時間不要太長,控制在20分鐘以內比較合適,建議一天時間至少有2-3次換氣次數,如果堅持長期開窗的用戶,窗戶的縫隙不能預留過大,盡量縮短開窗的時間,窗戶開一條縫隙也會導致很多熱量流失,不利于節能,開窗換氣的同時室內暖氣的溫度可以適當降低。如果在室外空氣質量較差的地區使用暖氣,還可以采用新風系統換氣的方式,減少了開窗換氣的操作。
暖氣開關要合理
對于地暖而言,長時間使用更節能也更舒適,對于暖氣片而言,短時間使用隨開隨關方便又節能,長時間使用也不要頻繁開關,畢竟關閉暖氣之后,室內的熱量流失了,想要再次加熱到設定溫度需要的熱量更多,寒冷的地區還容易凍裂管道。
具體使用的方式如下:當天來回,在出門前將暖氣的溫度適當調低,減少無人時間的能源消耗,又能保持室內具有一定的溫度,回家以后再把溫度設置調高,室內的溫度上升也很快;短時間外出(2-3天時間),出門前確保電費、燃氣費足夠,在通電、通氣、通水(正常采暖水壓)的情況下,將壁掛爐調節為待機模式,當出現水溫低于5℃的時候,壁掛爐的保護模式(防凍功能)會啟動,消除低溫環境下采暖水結冰對采暖系統造成破壞;長期外出,將采暖管道中的水排空,同時將采暖循環水箱中的水排空,起到系統防凍的目的,對于南方溫度較高的冬季,沒有水管結冰的風險,可以添加少許防凍液在管道中,不用排空采暖水也可以。
總結
暖氣給我們帶來了舒適的生活,但也要正確地使用和維護才能讓暖氣更好地為我們服務,減少采暖能耗和故障。在采暖到來之前,檢查采暖系統的運行狀態,可以預防故障發生;在采暖使用中,正確調節溫控器、正確進行室內通風、正確采取相應的暖氣開關方式,才能讓暖氣發揮出更高效的作用,讓暖氣真正做到舒適又節能。
長期開著地暖,為何踩在地板上還會有冷冰冰的感覺?
地暖是采暖界公認的所有采暖方式中最舒適的一種,源源不斷地給房間送去溫暖,而且加熱地面以后,給人以“溫足而涼頂”的感受,同時符合人體的生理循環,所以使用地暖會感到溫度均勻、身體舒適。可是,在很多用戶的實際使用中,地暖開著并不能時刻保持著地面有溫度,偶爾地板還會有冰涼的感覺,使得部分人疑惑是不是地暖出了什么問題嗎?
地暖長期開著,為何地面還會出現冷冰冰的原因?
身體感知
我們知道熱空氣向冷空氣空間流動,熱量接觸也是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,使得高溫物體的溫度下降,進而感受到低溫物體是寒冷的,例如手捧熱水袋會感覺暖和,手拿冰棍會感覺寒冷。
腳踩地暖上的地板感受溫度是一樣的道理。倘若地面的溫度只有20℃,此時人體足部的溫度大約在28℃,當腳踩在20℃的地面上時,腳就會傳熱給地面,而腳感受到的溫度就是涼涼的感覺,會感覺地面是涼涼的。
地暖供回水溫度控制
地暖的溫度受到熱源(壁掛爐)自身溫度的控制,暖氣片的供水溫度在70℃-80℃之間,回水溫度在50℃-60℃之間,有20℃的溫度在室內散發;地暖的供水溫度在50℃-60℃之間(還能更低一點),回水溫度在40℃-50℃之間,有10℃的溫度在室內散發,這是采暖的原理。一旦回水溫度超過壁掛爐默認設定溫度的時候,壁掛爐會自動暫停采暖熱水供應,當回水溫度低于設定溫度的時候,壁掛爐又會重新啟動進行供熱,這個前提是室內溫度還沒有達到設定溫度。
在回水溫度超過設定溫度的時候,暖氣暫時停止供應熱水期間,地暖管道中的水溫會慢慢下降,地面的溫度也會隨之下降,腳踩在上面也就沒有加熱時暖和,進而造成溫差使人有冷的感覺。
室內溫度控制
地暖是通過室內的溫度控制器來感知溫度,從而給熱源輸送室內溫度是否達到,是否需要繼續加熱的信號,大部分的地暖溫度控制器安裝與普通電源開關高度一致,安裝在離地1.4米高左右,溫度控制器能夠檢測到的溫度也就是離地1.4米高周邊的空氣溫度。當房間的溫度達到設定溫度的時候,溫度控制器發送到達設定溫度的指令給熱源,然后控制熱水不再進入房間,此時的地面溫度就會慢慢下降。
當地面溫度下降以后,室內空氣的熱量慢慢流失,空氣的溫度也會隨之下降。如果房子的保溫性比較好,熱損耗也就非常小,室內的空氣溫度下降很慢,就容易出現室內溫度變化過慢,而地面的溫度下降到低于足部感受的溫度,此時腳踩在地面就會有冷的感覺。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室外溫度比較高的時候(開地暖初期也有這樣的感受),房間的熱損耗相對較小,室溫也更加穩定,一旦室外溫度與室內溫差增大的時候,為了保持室內的溫度,地暖運行的時間變長,地面冰涼的情況就會減少了。
如何做到地板長期保持溫度,代價是什么?
設置溫度設置高一點
在北方,房屋的保溫性較好,因此室內熱量流失的速度較慢;在南方,房屋的保溫性較差,因此室內熱量流失的速度較快。而室內最舒適的溫度在18℃-22℃之間,在房屋保溫好的地方使用地暖,地暖加熱的頻率更低,地面出現冰涼的感覺會更多。如果想要地面長期保持一定的溫度,就需要壁掛爐不停地進行供熱,同時室內設置更高的溫度。對分戶供暖用戶來說,能耗就會增長很多,每升高1℃室溫,能耗增加5%-10%;對于集中供暖用戶來說,室內溫度過高,人體的舒適性反而下降,水分被蒸發更多,房間更加干燥,甚至有的用戶開窗使用地暖,可能導致更遠端的地暖用戶溫度不夠。
溫控器安裝遠離主要加熱區
前文說到室內溫度控制器安裝在離地1.4米的位置,一般都安裝在靠近室內開關的地方,這些位置基本處在室內熱量比較集中的地方,此處達到室內溫度的時間會更快,對地暖溫度控制更加靈敏,也能起到一定的節能效果,但是窗戶的溫度明顯會低一點。如果想要地面長期保持一定的溫度,可以將室內的溫度控制器安裝在熱量不是非常集中的地方,例如安裝在靠窗戶的位置,此處的冷熱空氣交換頻繁(地暖盤管也會更加密集),溫度也相對較低,感知的溫度也會低于室內熱量較多的地方,那么地暖工作的時間也就更長,地面也就會長期保持一定的溫度。
采用更好的地面材質
我們都知道地磚或者石材的傳熱性能優于木地板,這與材質和鋪設方式有關,一般使用木地板的溫度會比地磚的溫度低上1℃-2℃。地磚或者石材是直接通過混凝土鋪設在地暖管上的,熱量傳遞衰減更小,并且混凝土有很強的儲熱能力;地板的鋪設與混凝土之間還會安裝一層隔音減震墊,隔熱性很強,傳熱性就會下降,通常建議在墊子上打孔增加傳熱效率。如果想要地面長期保持一定的溫度,地面的儲熱能力和傳熱能力要更強,因此在地面材料的選擇上可以做一些選擇,當然使用不同材質的地面材料安裝的成本也是不同的。
總結
地暖的舒適性比較高,但是溫度控制并不是以地面為參考的,地暖的溫度控制主要根據室內空氣溫度為依據,因此在室內溫度處在設定溫度的范圍以內時,地暖會出現地面溫度下降的情況,不能確保地面長期保持一定的溫度。當然想要地面長期保持一定的溫度,代價必然是能耗會有所升高,采暖的成本也就會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