蠶繭烘干工藝: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有,什么是蠶繭?蠶繭的加工工藝步驟,空氣能蠶繭烘干工藝以及智恩空氣能熱泵蠶繭烘干機廠家直銷熱線:13506835683。
蠶繭百科
蠶繭是指桑蠶的繭。桑蠶蛹期的囊形保護層,內含蛹體。繭層可以繅絲,繭衣及繅制后的廢絲可作絲棉和絹紡原料。全國養蠶地區均產。其中優質產地是浙江省 桐鄉市,自古江南絲綢都是最好的。
蠶繭呈長橢圓形、橢圓束腰形、球形或紡錘形等不同形狀,或中部稍縊縮,繭有白、黃、淡綠、肉紅等顏色,長約3~4厘米,直徑1.7~2.1厘米,表面白色,有不規則皺紋,并有附著的蠶絲,呈絨毛狀。
蠶繭加工工藝步驟
說到蠶繭干燥,內行人都知道,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蠶繭貯存期間活蛹化境,蠶體遺留的寄生蠅卵出蛆和蛹體腐爛而損壞繭層,同時還使繭層經過熱處理后適當改變外層絲膠的易溶性質,増強煮繭抵抗能力,保護繭的解舒,有利于繅絲和貯藏。
為了獲得烘干質量較高的蠶繭,很多廠家也確實嘗試了不少方法,但始終都在傳統方法里打圈圈直干法和再干法。但無論是哪種都存在致命的弱點直干法將鮮繭一次烘成適干繭,盡管簡化了操作流程,減少了繭質損傷的機會,但卻容易造成鮮繭積壓。再干法第一次先將鮮繭烘到烘焙率約為60%的半干繭為止,第二次再用較低溫度烘到適干,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干燥均勻程度和干燥設備的利用率,也是當前很多繅絲廠常用的方法,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溫濕度把控不到位,蛹體濕度較高,不利于后期的繅絲。
事實上,蠶繭主要由繭層和蛹體組成。一般鮮繭中繭層重量只占18%-24%。鮮繭中含有大量水分,通常100公斤鮮繭烘到適干繭時約要除去水分60公斤左右。正常情況下鮮繭繭層含水率約在13%-15%左右,蛹體含水率約在73%-77%左右。所以,蠶繭干燥主要是除去蛹體中的水分,而繭層僅失去少量水分。而傳統的方法基本上做不到這么精細。
蠶繭烘干工藝
用熱泵烘干機在烘烤蠶繭前,鋪繭量按鋪繭厚度計,一般以不超過橫臥2粒半繭高為宜,采用垂直穿透氣流的熱風循環式干燥機以不超過3粒高為宜。蠶繭干燥的主要工藝條件是溫度、濕度、風速、鋪繭量和干燥時間等五項,其中溫度、濕度、風速對蠶繭干燥速度和干繭品質影響較大。必須符合干燥各階段的水分蒸發規律,如溫度應由高到低逐漸降低,濕度由低逐漸調高,風速由大到小逐漸調小。
蠶繭干燥過程主要分為預熱、等速干燥和減速干燥等三個階段。
1、預熱階段:對鮮繭加熱,熱能通過繭層透入繭腔內殺死蛹體,使蛹體水分進入蒸發期。這個階段,溫度要逐步上升,而急升。
2、等速干燥階段蛹體水分蒸發量最多、蒸發速度最快的時期。在這個時期內,蛹體水分的擴散速度與繭層表面蒸發速度處于平衡狀態,繭層溫度低于干燥室內的空氣溫度,蛹體溫度又低于繭層溫度,一直持續到蛹體水分擴散速度逐漸落后于繭層表面蒸發速度時為止。
3、減速干燥階段繭中水分逐漸減少,蒸發速度相應變慢的時期。這個時期內,繭的溫度逐漸升高到接近熱空氣的溫度。當蛹體內部開始蒸發時,減速干燥即由第一階段轉入第二階段,直到干燥結束為止。
注意事項:
蠶繭主要由繭層和蛹體組成。一般鮮繭中繭層重量只占18%-24%。鮮繭中含有大量水分,通常100公斤鮮繭烘到適干繭時約要除去水分60公斤左右。正常情況下鮮繭繭層含水率約在13%-15%左右,蛹體含水率約在73%-77%左右。所以,蠶繭干燥主要是除去蛹體中的水分,而繭層僅失去少量水分。
蠶繭干燥程度有過老、偏老、過嫩、偏嫩、適干等多種區別。適干繭有利于繅絲和貯藏;偏嫩或過嫩繭解舒較好,但生絲清潔、潔凈程度差,且難以貯藏;偏老或過老繭解舒不良,繅絲困難,增加繅折。干燥程度的檢驗,有計量法和肉眼驗蛹法兩種:
①計量法以烘率或烘折表示:烘率為干繭(或半干繭)與鮮繭重量之比的百分率;烘折為烘成100斤干繭(或半干繭)需用鮮繭的斤數。計算時,干繭以出灶(機)48小時以后的重量為準。
②驗蛹法,將繭剖開取出蛹體,用手指驗蛹判斷其干燥程度。在干繭出灶后 2~20天內進行檢驗。
智恩空氣能熱泵蠶繭烘干機
熱泵蠶繭烘干機的系統組成:1、熱泵烘干機加熱除濕機組。2、保溫箱體部件。3、熱風循環部件。4、智能控制部件等。